浏览量:0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节选)

2019年8月27日 21:53
网站首页    课题研究    研究方案    苏州市教育学会“十三五”科研课题研究方案(节选)

2017年05月18日

在微型主题背景下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锦华幼儿园   课题组

·       研究背景

我园明确确立手工特色的办园方向。“十五”期间,我园承担苏州立项课题----《幼儿园手工艺制作的开发与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园继续秉承已有的手工艺制作基础,立项苏州市规划课题《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通过这两个课题的研究,我园已经初步形成了手工艺制作的校园文化,在市范围内也彰显了手工制作的特色,通过手工艺制作的开发与主题教学课程相互渗透,不断深化园本课程的生成。在“十三五”课题的申报之际,我园着手手工制作的创新性的研究,而这一追求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深入体现了“幼儿自主发展”的理念。纵观目前艺术教育现状,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存在这一定的异化现象(如机械化),从而导致了幼儿对艺术活动失去兴趣,为了应对这一异化现象,我园拟定“十三五”课题为《在微型主题背景下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实践研究》,关注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的探究行为,关注幼儿艺术教育在微型主题背景下生成的价值和意义。

二、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儿童的智慧在于他的手指上”,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是通过动手操作物体和材料得以实现的,纵观现在幼儿园教育的现状,让儿童的手动起来已经是较为普遍的理念了,但是儿童动手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做好之后的价值评价等逐渐被提上议程。在日本幼儿园里,手工制作是非常推崇的,以折纸为例,折纸给孩子带去了规则的乐趣,每一步都到位,才能折出最终的作品来;除了规则的意义,还有游戏,“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早已不是一种口号,在手工制作活动中亦是如此。在台湾,传统手工艺制作是给孩子不断感恩的素材,传承精神在幼儿园手工制作中可见一斑。再看国内的幼儿园手工制作活动,以我园两个轮回的规划课题研究,大部分内容还在于创新内容、体验感知、引导审美上,对手工制作核心价值的探索涉及较少。

以后现代和建构主义的课程观、知识观、学习观为理论基础,解读南师大教授滕守尧对艺术教育的理解:通过幼儿园的实践活动,在幼儿艺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幼儿艺术教育的生成问题,探讨影响艺术教育生成过程的因素以及策略,逐渐引导幼儿的艺术教育转向以“幼儿自主发展”为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与理论依据

1.概念界定。

幼儿:是指3—6岁幼儿,是手工制作活动的主体。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意指幼儿怀着美好事物的向往,自己动手或加工,将平常的物品,变成崭新的东西。

微型主题:是相对于幼儿园主题活动而言的,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幼儿围绕着一个主题、一种现象和事物进行自主观察、探索,教师适时、适度地予以支持和引导的一种系列活动,它的特点是有核心、有主题、有连续性和发展性。微型主题研究,即孩子围绕关注的“某一小话题”或“某一种资源”或“某一个感兴趣的事物”展开的自主观察、探究等活动。

    2.理论依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艺术领域的解读显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本课题的研究策略正是吻合了《指南》中对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2)教育家、哲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创新地提出了美的伟大之处,只有个体达到了完美的自由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的自由和完善。可见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不仅仅是在艺术的层面,而是渗透到人们的社会性范畴中去的,良好的美育态度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本课题意欲引导幼儿对于手工制作美的追求,激发幼儿从事手工制作的探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我园实际情况,确定本课题的总目标是:在已有手工制作的经验基础上,以幼儿为主体开发微型主题,关注幼儿感兴趣的“某一个小话题”、“某一种资源”或“某一个事物”,从幼儿自身需求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有意愿、有目的的手工制作活动,运用于自己的游戏活动中;促进教师科学儿童观的形成,引导教师较准确把握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的个性需求,发掘有价值的“微型主题”材料及内容,以成人优势,做幼儿手工活动的材料辅助者、内容扩充者及游戏同伴,并作客观、持续、个别化的观察评价。

2.具体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生成微型主题,渗透手工制作内容。

(2)幼儿发展:养成积极、投入、乐活的生活、学习、游戏态度,大胆呈现自我,表现美,表达趣。

(3)教师发展:更新教师观念,探索手工制作指导策略,研究对幼儿手工制作动机、行为的评价,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