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苏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期成果报告

2019年8月27日 21:56
网站首页    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苏州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期成果报告

2014年06月14日

《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

中期成果报告

昆山市绣衣幼教集团锦华幼儿园    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璀璨文化代表之一,是各民族基于各自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方式、民俗及优美自然风光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民族特色及风格的手工艺制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各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多样性受到威胁,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脱节与失传的危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已成为每个华夏子女的神圣使命与职责。国内研究者呼吁:“传统文化保护必须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纲要》也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帮助孩子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感受、表现和创作传统手工艺作品,掌握制作技能,发挥想象和创造力,提高综合素质

我园明确确立手工特色的办园方向。“十五”期间,我园承担苏州立项课题----《幼儿园手工艺制作的开发与研究》,挖掘了一系列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手工艺教学活动,积累了很多手工艺教学方面的宝贵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园继续秉承“传承国粹文化,传递尊贵品质”的原则和立场,努力挖掘既符合在幼儿园开展的及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探索将传统手工艺制作内容融入幼儿园实践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我们期待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开发与课程的相互渗透,不断深化园本课程构建,推进我园园所文化向内涵化、品质化、经典化发展。

二、理论依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艺术领域的解读显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正是吻合了《指南》中对幼儿艺术领域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2.教育家、哲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创新地提出了美的伟大之处,只有个体达到了完美的自由之后,才有可能实现整个社会的自由和完善。可见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不仅仅是在艺术的层面,而是渗透到人们的社会性范畴中去的,良好的美育态度对幼儿的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总目标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发展幼儿的技能与潜能为目的,积极开发对幼儿具有发展价值的传统手工艺制作项目与流程,丰富幼儿园手工艺制作内容和形式,探索适合幼儿的手工艺操作活动方式与评价方式,培养幼儿对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与艺术审美能力。

具体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对幼儿进行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熏陶,发展幼儿的艺术兴趣,开发幼儿艺术潜能,增加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2.通过研究,探索适合各年龄阶段幼儿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内容、材料与制作的方法和形式,提高教师挖掘传统手工艺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教师在传统手工艺制作方面的教学水平。

3.将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开发与我园园本课程相互渗透,促进我园特色建设深入化发展。

四、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手工实际现状,我们拟订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

1.幼儿传统手工艺制作内容、项目的开发。

2.传统手工艺制作的技巧、流程、技能等在幼儿园的运用。

3.提高幼儿园传统手工艺制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

五、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2011年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被获准立项为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以来,我园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纲要》精神,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教育资源,将传统手工艺资源引入课堂,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本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具体如下:

在2011年3月到——2012年6月第一阶段期间,我园组织教师学习《纲要》,丰富教师理论基础,明确研究方向。围绕研究目标,我园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收集、梳理相关传统手工艺方面的资料。课题组成员通过研讨、论证,讨论制定课题研究的详细方案并于2012年5月在绣衣幼儿园举行了课题开题论证会。

在2012年6月至今,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第二阶段。课题组成员开展资源调查,完成初步的手工艺教学目标制定,并认真按照子课题研究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定期汇总课题的实施情况,通过比较,小结各阶段课题实施情况。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积累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修订和落实各项工作,保证课题研究循序渐进的得到落实。

六、研究策略

(一)以课程为载体,梳理传统手工艺教育资源

1.确定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目标,引领课题研究的方向

课题开展初期,课题组成员结合《纲要》精神,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情况,初步预设各年龄阶段幼儿在传统手工艺教学中能达到的目标。2012年9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我们又根据《指南》中的艺术领域目标,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手部肌肉能力、动作发展、认知经验和接受能力以及审美的能力态度的差异性,进行目标的调整与进一步的细化分解。适宜的目标调整帮助教师们克服传统手工艺活动实施的盲目性,增强手工艺教学的系统性,使教师们有的放矢的开展研究,也使我们的课题研究走向更为科学、有效的轨道。

2.具体实施班级子课题,为课题研究积累素材

课题研究离不开实践,为保证课题研究获取到最真实和丰富的研究素材,我们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师申报子课题,并由课题组统筹确定。慎重确定好研究子课题后,再认真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确立研究内容。细化到教师每一次的活动备课、活动实施、观察反思记载等,并以照片的形式及时记录孩子们最真实的手工作品,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大量搜集幼儿在传统手工艺教学中的表现、所得以及作品的挖掘及积累。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相互交流,不断总结,积累好的课题实施经验。现如今,教师们正开展的子课题研究内容分别涵盖了纸艺、民间剪纸、泥塑、超轻黏土、绳编、雕塑、陶艺等方面,这些既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最丰富的原始素材,同时也为课题研究注入了强大的支撑力。

3.建设特色课程,使课题研究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

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创设了我园的特色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内容来源与课题研究的主题,结合各班子课题,以子课题内容为主要特色课程组成,另融入其他相关的传统手工艺教学,使幼儿在传统手工艺教学中涉猎广,尝试多,使整个幼儿园的传统手工艺教学呈现融合之态,使幼儿对于传统手工艺教学的认知更加全面,在丰富多彩的手工教学中折、剪、捏等,还可以在一些创新课程中进行艺术创想,向大师致敬。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制定计划,教师备课、实施融入一日活动安排,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自主性游戏等方式开展,记载详细,及时反思。每学期末组织全园性特色手工展示,利用这个平台打造以传统手工艺制作为特色的幼儿园品牌。

(二)以材料为媒介,挖掘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内容

1.横向推广,各班主推一种材料深入挖掘

传统手工艺概念广泛,其材料也是丰富多样的,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攫取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材料,如纸、草绳、泥、布、瓦、网等,这些材料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也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材料;再加上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技能,如折、剪、编、捏、贴等,与之汇合成幼儿能做,能做得好的传统手工艺制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各班级主推一种材料深入挖掘。如有班级教师结合传统的蓝印花布,请孩子们制作蓝印小花伞、花布小台灯;也有的结合百家姓开展活动,制作绳编百家姓等,让幼儿领略传统手工艺教学的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间艺术氛围。

2.纵向提升,同种材料分阶段进行对比研究

为更进一步提升课题研究水平,我们推出了“主题手工特色月”活动,即是以同一种材料,分别在小、中、大各个年龄段开展传统手工艺制作,制作方式不拘一格,纸盒可以和绳结合,水管可以和泥相伴等,这样也可以纵向考察幼儿对于手工材料的把握以及不同技能的开发。其中涉及到的材料都是极易收集的废旧材料,在家长协助幼儿进行收集至重新获得一个精致的手工艺作品后,将传统手工艺制作之风渗透到幼儿的家庭中,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为深广。在每月实施的“主题”手工制作活动中,我们设计样表便于教师进行过程记录。同种材料,同样的制作要求,才能体现对比、差异性,全面剖析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以教学为突破点,探索提高手工艺制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课题研究是一项创造性工作,需要教师们不断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新的方法、途径。教师是课题研究的另一个主体,需要紧跟着课题的思路,时代的发展提升自我,才能以先锋的姿态引领课题的开发,带领幼儿走进更高端的手工艺制作的境界。

1.探索情境化的手工艺教学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借助教学化解手工艺制作技能的难点,激发幼儿对制作活动的兴趣,让手工艺制作真正成为每个孩子展示自我的舞台,力争让每一位幼儿均能获得成就感。其中“情境性手工教学”的研究值得一提。组织手工教学的时候,通过一些拟人化的语言,或有趣或优美的诗歌,模仿事物的构造,演示折、剪、贴等技巧,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制作的技巧,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制作的手法。所谓艺术教育,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的,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需要的满足,它能满足幼儿精神成长性的需求,我们期望手工艺教学带给幼儿的不仅是手工,而是更多领域,更广范围的影响。情境性教学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这也是教师在钻研教育教学中的最大硕果。

2.开展互动式的案例研讨

我们的手工艺教学要求原创、精妙、有趣等,有时会因某一种教学材料、内容或是方法引起教师的关注和争论,将这些灵感闪光的地方进行更加细致、全面的研究,就能成就一次优秀的案例活动。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互动式的案例研究,具体做法是:出现优质案例——由一名教师担纲主讲,其余教师以小朋友的角色参加活动;互动研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之间互相抛接球,针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和组织,材料的摆放和操作,环节的衔接和创新等方面进行即时交流;教师制作作品——教师以自己对该案例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实践制作,捕捉丰富的制作技艺和手法;再次实践——在集体研讨中出现的灵感会很多,这些零碎的细节需要整理,整理之后再进行实践,有时会进行多次尝试,直至最后呈现“完整案例”。

3.参加各类评优、展示活动

我们积极组织开展手工教学研究活动,教师自选手工教材内容,人人争上原创手工活动,研讨方式为:观摩前准备——包括设计问题、思考个人观点、个性化备课等;现场研讨——包括评课、小组互助研讨、总结提升经验等;观摩后反思——包括执教人员对活动进行重新整理建构和研讨人员的反思小结。通过系列手工教学研究,帮助教师把握根据年龄特点开展手工教学的一般方法,提高了教师分析手工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正确把握教材,有效激发了教师对手工教学的兴趣,提高教师对手工教学的分类、活动组织的一般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同时教师积极吸取手工教研活动中的优秀经验、创意,学以致用,提高自身手工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推荐优秀教师参加昆山市特色联盟活动、双优评比活动等,与同行一起分享我们的特色教学经验。

(四)以培训为契机,寻求手工艺制作技能的不断提高

1.提供参观学习的机会,扩展教师眼界

这两年中,为不断提高教师们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能,我们让教师能走出本园,到广阔的天地中吸收先进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促使他们获得更好的教学点子,我们组织教师参加米罗可儿的艺术培训活动,聆听创意总监薛文彪老师的精彩讲座;组织教师参观昆山花桥“东南东”艺术馆、周庄纸箱王,上海田子坊,苏州园区艺术创想园等,并与纸艺、陶艺大师交流,这些艺术家向我们传经送宝,我们向他们“拜师学艺”,通过参观、交流获取以前没有涉及到的传统手工艺材料、制作方法及展览方式,使我园教师能升一个台阶看传统手工艺,换一种思路做传统手工艺。这股“走出去”学习的氛围逐渐成为教师的生活习惯,现如今,教师们每到一手工特色之处,都会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艺术家的制作过程并带回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走出去参观的方式让教师们开阔了眼界,增进对民族手工艺的了解。

2.邀请家长来园,传授各种技艺

幼儿园有着得独厚的家长资源,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制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爷爷奶奶本身就是民间手工艺艺人,会编草鞋、编绳;还有的家长是从事手工艺专业的工作,我们邀请其来园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如我们邀请大班陈治民家长对全园教师开展《家园共建之手工特色专栏》的讲座,家长用精美的作品照片向大家展示了“沙画、蛋壳贴画、豆画、创意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制作技艺,并分析了不同材料的制作特点,让教师们更清晰的了解手工制作的专业要求。在一次重阳节庆祝活动中,我们邀请小朋友的奶奶为大家现在搓稻草绳,孩子们为爷爷奶奶的聪明能干、多才多艺而鼓掌,同时也被悠远的传统手工艺吸引了,教师们也在学习大师的高超技艺中获得发展。

3.组织教师互相切磋,谋求理论实践发展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及涉猎面亦有高低不同,结合课题研究的契机,我们定期进行课题研讨活动,开展教师手工艺制作切磋,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培训、练习制作等,让教师在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如班级开展蓝印花布制作时,教师们借助网络资源搜索蓝印花布的生产技艺,采购制作材料,不断的尝试新花样的制作,当一块块花布打开的瞬间,教师们为自己的巧手感到骄傲。中二班教师发现了超轻粘土可以运用于幼儿园的泥塑活动,超轻粘土以其颜色丰富靓丽、轻松定型、保持持久等特性对幼儿泥塑活动的开展和作品呈现都提供了极为充足的材料提供,这一新型材料迅速被全园教师认可,大家都来试一试、捏一捏,在这股研究的氛围下,我园陈荷英、顾晓莲老师的超轻粘土作品发表于《早期教育》(美术版);另外,在一些技能的切磋上,我园教师也能从园内的手工艺制作培训中获得,怎样剪出五角星,怎样快速裁纸,怎样将涤纶纸剪成平滑的条状,这些细节的技巧也是手工艺制作不可缺少的部分。

七、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幼儿获得全方位收益

课题研究的主体是幼儿,有效的课题研究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到幼儿发展上去的,我们设计了《幼儿手工艺发展星级评定表》,以月为一个阶段,在一个时间段中针对幼儿在传统手工艺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感受、艺术表现、想象创造以及综合评价做出评定,通过星级评定就能一目了然地查找出幼儿在这一个月时间内对各活动的喜爱度、参与度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力,为我们找到更适合幼儿、吸引幼儿以及能激发幼儿想象创造的教学活动内容,使课题研究向更为全面和适宜的方向发展。

在我们课题开展的这两年多来,获益最多的就是幼儿,幼儿大都是爱手工的,他们接触的材料多了,眼界开阔了,提高了其认知的能力;能进行手工制作的机会也多了,对幼儿手部小肌肉的锻炼得到了提升;幼儿在手工艺制作的过程中,还能领略传统艺术的魅力,当他们独立地制作成一件作品的时候,其成就感也是巨大的;当面对废旧材料的时候,幼儿最直接会想到怎样巧妙地将其利用起来,让它转变成美好的、有用的东西,这种绿色环保的理念对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也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幼儿园环境渗透着的传统手工艺的艺术魅力,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本就存在着影响力,这股强烈的“艺.术”环境对幼儿的熏陶更为直接和深刻,他们在这环境中能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交往和感受,能得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对其一生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师得到专业化发展

教科研平台为教师提供了宽阔的展示舞台,其手工艺教学活动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们积极参与各类评比、展示活动,我园以原创教学活动《卷羊毛》和《臭美的大公鸡》参加教科研片的双优评比活动,积极准备活动材料,探究教学方法,撰写详细说课稿等,完成双优评比活动,我们也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为完善、创新的准备迎接下一次挑战;另外,在以“卷纸”为主题的课程组展示活动,分别以小、中、大手工活动《小鱼穿新衣》、《狮子》、《漏花窗》向姐妹园展示了我园的传统手工艺特色教学;优秀手工教学活动也常常在园内的教研活动中产生,如《月光下的小动物》、《锡纸花》、《卷寿司》等,我们在这些磨砺中探究适合的手工艺教学方法,也逐渐提升了手工艺教学活动的水平。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教师自主设计的传统手工艺相关教学案例、撰写的论文共计五十多篇,十余次次进行公开展示活动,取得专家同行的认可及好评;多篇论文在全国、省、苏州市以及昆山市荣获奖项或发表,发表于《早期教育》、《生活教育》、《保育与教育》等杂志。

(三)园所环境综合体现课题研究成果

1.幼儿园整体环境充满浓郁的手工氛围

在课题研究的辐射下,我们首先打造出了以“传统手工艺”制作为特色的品牌,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幼儿园的环境特色,走进我们的幼儿园,就仿佛走进了一座手工艺艺术馆,活动室、连廊、大厅、天花板乃至一个角落都有“手工艺品”的存在。大厅的长卷画主题鲜明,有“花开花落”、“纸艺花开”、“卷卷乐、碎碎贴”等,这些作品总能使传统手工艺之风扑面而来;幼儿的活动室有不同的感觉,各班教室在布置班级环境的时候会融入传统手工艺的元素,班级主题墙版块的设计不断翻新,简简单单用KT板刻出镂空图案,传统艺术的氛围就营造出来了,再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所得所获布置上去,幼儿的经验积累与艺术的碰撞就能显现出风格特点了;根据活动室的构造,如墙面有空洞的地方,布置上剪纸和纸面具,在红与黑的色彩搭配中,传统艺术的特色也能让人耳目一新。在去年刚投入使用的新校舍中,幼儿活动室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巧妙的装潢,也留有了空间来渗透入传统手工艺制作,教室和午睡房的隔离栏杆间,盥洗室的玻璃隔断里都能存放幼儿的作品。

2.建设多种形式的班级手工区域游戏

在我们对传统手工艺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需要地方供幼儿活动、操作,摆放我们的作品或是搁置各种手工的材料,手工特色区域就由此孕育而生了,随着课题研究的长期投入,这乐土也渐渐成为了特色。具体表现在:

一是班级的手工区的建设,我园每班都有一块精彩的“手工墙”,墙面布置各有风格,再将各班的特色作品展示起来,有“精彩的纸艺世界”、“创意超轻粘土”、“布艺制作”等,每天的晨间区域活动、集体活动间歇或是午餐后等,都可以投身到这里进行一些制作和欣赏活动,幼儿每一次手工制作都积累起来了,就成了关于美的财富。

二是传统手工艺制作渗透入自主性游戏,幼儿园的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幼儿从游戏中促进发展、巩固发展,我们在创设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也会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植入传统手工艺的元素,如“江南风情街”、“染布坊”、“创意手工间”等游戏区得到了幼儿的喜爱。另外,在一些传统的游戏区,如“餐厅”、“菜场”、“超市”等,我们也会投放半成品的材料工幼儿制作,幼儿制作的成品也会用于买卖、展览、赠送等,与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3.专用活动室集中呈现课题研究的精华

传统手工艺制作的研究过程中涌现出的大批精品的手工作品和巧妙的制作技艺,我园开辟了“花开手工间”和“纸艺教室”两处精品室,前者俨然一个手工工作室,琳琅满目的手工材料整齐地罗列在材料箱里,手工台放置木桩,巧妙地将工具架隐藏在艺术构造里,墙上,展示架上,贴的,挂的……都是幼儿作品的积累,一步一景,总能给人惊喜和震撼。后者的“百纸柱”包裹着不同材质的纸,有彩纸、瓦楞纸、皱纹纸、珠光纸、玻璃纸等,给幼儿广泛的纸的认知;“纸的演变”展板,纸的历史悠久,从造纸术、纸的生产过程以及纸的应用,又给予了幼儿纸的历史演绎过程知识;“纸的雕塑”、“纸面具”、“纸艺作品展”处处有纸,又各有不同,相信来到这间“纸艺教室”的人都会对它印象深刻。

八、反思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课题研究的这两年来,我们对课题进行了深度的解剖和较完善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并加以消化,但是,我们的课题仍然具有许多发展的空间。

1.关于课题研究的形式可以再丰富多样一些,利用教学活动的形式来积累研究素材是最直接、显著的方法,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比较零碎、局限的问题,为了缓解这个弊端,我们也进行了“主题手工月”、“特色建设”等活动,在之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将开展其他相关活动,使课题的研究更上一个台阶。

2.对传统手工艺的内涵的挖掘,如何将课题研究与幼儿园建设、幼儿发展渗透在一起,使我们的传统手工艺研究特色更为鲜明,材料更为精妙等这些问题也是今后开展课题研究的改善之处。

《传统手工艺制作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这个课题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研究氛围渐入佳境,课题研究是一个思辨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实现对真谛追求的过程,我们会乘着这股对课题研究的热浪,进一步拓展我们的研究内容,让传统手工艺在幼儿园绽放更绚丽的光芒。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