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指纹

2020年4月29日 20:59
网站首页    教育技术    课程整合    指纹

 

教学内容

大班综合活动:指纹

班级

大二班

设计者

陆洁慧

教学目标:

1看看、听听、说说,初步了解指纹的特征和作用。

2、发挥想象力,创作指纹画。

3、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教学准备:

1、课件《指纹》指纹调查表、指纹印、铅笔

2、幼儿已学民谣《数斗》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指纹的特征,难点:想象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观察法、讲述法、操作法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开始部分

1教师:我们已经一起学了一首民谣《数斗》,我们念来听一听吧。

2、教师:这个民谣说的是什么呀?(我们的指纹)

3、教师:指纹长在什么地方?

教师小结:这样有趣的民谣是古代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指纹编出来,大家在一起念着玩的。

1、幼儿集体念民谣《数斗》。

2、幼儿回答老师的问题,知道民谣中说的是我们的指纹。

3幼儿听老师小结,知道指纹是长在手指上的细细的纹路。

用一首有趣的民谣开始活动,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又引出了活动的主题。

幼儿有了兴趣就能顺利地开展活动。

二、基本活动

1、教师:民谣里是什么样的,大家想不想来看一看?(看课件图片)我们来用手指跟着画画看。

   教师:这样的线条像什么?

   小结:这样的线条像漩涡,所以斗也叫涡纹。

2、教师:我们的指纹,除了斗,还有另外一种纹,叫簸箕。(看课件图片)我们也来用手指跟着画画看。

   教师:这样的线条像什么?

   小结:这样的线条像水流,所以簸箕也叫流纹。

3教师:我们每个人的手指上都有指纹,那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的手,我们看一看老师手上有什么样的指纹。(看课件图片)

   教师:这是老师的左手,我们来看看上面的指纹。

4 教师: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也都说对了,那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记录。(出示记录表)先看一看,要记录些什么?(手指个数、斗的个数、簸箕的个数)

   教师做记录。(先用点子,再用数字,最后5组成。)

5、教师:在小朋友的操作袋里也有一张记录表,等会你们也去数一数、记一记。

   讲评记录结果。(把自己的记录表按组成放好。)

   小结:刚才我们发XXXX都是三个斗,两个簸箕,但是他们长的位置不一样。其实,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指纹。

6、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指纹,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正因为这样,指纹能帮助人做很多事,请大家看一看,等会告

1、幼儿看图片,了的特征。徒手跟随老师画线条。

   幼儿根据线条想象。知道斗也叫涡纹。

2、幼儿看图片,了的特征。徒手跟着老师画线条。

   幼儿根据线条想象。知道簸箕也叫流纹。

3、观察出示的手掌图片,能看清并讲出哪个手指上有什么指纹。

4、看记录表,了解记录项。幼儿参与做记录,能画好点子,写简单的数字。

5幼儿观察并了解指纹的用途。

6、幼儿发挥想象力,想一想还能画什么指纹画。

7、幼儿作画。

此环节幼儿通过看看、说说、画画,了解指纹的特征;并由幼儿自己记录操作得出结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在自己的记录下发现,使幼儿更直观、更信服。

指纹画作为活动的最后结束部分,使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填画线条,活动生动有趣,让幼儿得到画画的乐趣。

诉大家你的发现。(看课件图片)

   小结:原来指纹有这么大用处,真是解决了生活中很多的困难。

7、教师:指纹还能变成好看的画呢。(看课件图片)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指纹是怎么变的。

8、指导幼儿想象画。

   

   

三、结束部分

    教师:等下我们回去把你们的手印画做成好看的明信片吧。

幼儿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以做明信片自然结束活动,使活动有了延伸。

观察与反思

指纹是每个人都有的特征,而且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就以此为主题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前,我们进行了三个系列活动,一是学习儿歌数斗,一是辨别自己左手的指纹,还有一个是印指纹的活动,幼儿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对自己的指纹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特别是辨别指纹的活动中,幼儿互相讨论,积极地老师询问,这些兴趣和知识的积累为本次活动做好了准备。

在本次活动中,有科学领域的内容,如斗和簸箕的正式名称,人们用指纹发明了哪些新事物,还渗透了数学的内容,统计完个数后做一5的组成。还加入了美术的内容,最后完成指纹添画。

可能是活动内容过多,幼儿显得有些不知道从那边入手,而且因为人数的问题,活动显得比较平淡,但是幼儿点子白板的效果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他们喜欢与白板互动,在这种互动中也学到了知识,因此白板对于教学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