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量:0

张俊:回归生活、回到儿童的“活教育”实践

2021年12月14日 10:00
网站首页    资源中心    专家讲坛    张俊:回归生活、回到儿童的“活教育”实践

01真实的东西是不完美的

“全儿童 大课程 活教育”这三个关键词和我们鹤琴幼儿园的理念完全吻合。我觉得活教育不仅仅是属于某一个幼儿园的特色,它代表的是幼儿教育中一些本质的或核心的价值追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实我们幼儿园并没有特色,也不追求特色。我们希望和所有幼教人共同追求幼儿教育的本质,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理想中幼儿园的模样?其实是一所没有特色的幼儿园,是一所真实的幼儿园,是一所“活”的幼儿园。它是有生命力的,它靠的是老师,靠的是教育,而不是靠某一个园长,我想,这才是真的活。参访过我们幼儿园的老师会发现,那里的环境远没有想象中精致,可能甚至很普通。我们的老师也大多是新手教师,你在这些老师的身上,可能会看到一些问题,但我们不回避。这些都是真实的问题,但我们也有真实的思考和真实的成长。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真实地面对孩子,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有一次老师和我说,他看到网上一个幼儿园的课程故事,不禁发出感叹,为什么那么完美?我知道他的意思。我回应他,我说真实的东西是不完美的。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孩子的挑战。为什么?因为他们很真实,他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真实。

邱老师曾给我们这样的评语:“一个最不像园长的园长,带了一群最不像老师的老师,教着一群最像孩子的孩子。”

我觉得孩子能够在幼儿园里像孩子一样生长,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理想教育的模样。什么叫全儿童?就是培养完整的人、身心健康的人。

02儿童是活的,课程是活的

儿童是活的,他天生具有主动发展的活力;课程是活的,它和生活紧密联系,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而南京鹤琴幼儿园的活教育之路,就是从培养“活教师”开始。

刚从学校走出来的新老师,专业自信从哪儿来?到了实践当中,他们发现,所有学的东西都没有用,要用的都没学过。最糟糕的是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我究竟能不能当好一个幼儿园老师?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理论是一回事,实践是另一个模式。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而学校里给他们的理论素养,就像缓释胶囊,会慢慢释放它的影响力。

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中对孩子产生影响。通过和孩子聊天,我们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兴趣、问题。基于孩子的兴趣支持他们进一步思考、探索、行动。这不就是课程吗?教育就在老师和孩子的共同生活中。当时虞永平老师对我们说:“看得见儿童,找得到课程”,直到今天,我们仍把这两句话作为口号。

我从没做过园长,也没学过管理学,但我对管理就一点朴素理论:你希望老师怎样对待孩子?你就应该怎样对待老师。我们希望老师能让孩子自主探索,对孩子要静待花开。那我们对老师怎么可以着急,为什么不能够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尝试、去经历失败?老师在反思、在发现,这不就是成长。

03“活教师”的养成:减负与赋能

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从哪里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今,职业倦怠感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消磨新老师对人、对职业、对专业的热情,其实是最可怕的事。三年了,我隐隐约约看到答案,也从我们的老师的状态中,我感受到了这个答案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其实就两件事情,减负和赋能。

作为园长,我给自己一条底线,其实我并不是不折腾老师,我挺折腾老师的,但是我要让老师知道,折腾他们的每一件事情,最终都要能够看到孩子的成长,或者是自己的专业成长。比如说环创,我们幼儿园墙上更多是孩子的东西,而不是老师加工、装饰的痕迹。这就是减。减负的另一面是赋能。

如何激励教师自主成长?并不是无谓的增加任务,而是让他看到这件事情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幼儿园的公众号,我要求他们出干货,要有自己真正的思考。最近,我们推送了一篇大班亲子运动会的文章,虽然这篇文章隔了一个星期才推出来,但没有关系。在那一个星期,整个大班教研组都在反复讨论。这个过程中,就能看到老师的一点点的用心。从前面的讨论、筹备到展开,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老师对课程的思考。我经常和老师说,哪怕你像蜗牛一样向前爬,只要你方向是对的,都没关系,我们有一辈子的时间去专业发展。在我们幼儿园有两句话,“你做,你说了算”“不问对错,只问思考”,这就是老师的专业自主权。

孩子给我们的是什么?是一种成长的力量。他们启迪我们对人生的思考,给予我们向前的力量,我认为这才是幼儿园老师得到的最大回报。我们对孩子好奇,对孩子成长中种种的现象感动、惊讶。好的教育不仅滋养孩子,也在滋养老师。让每个人看见自己的未来,让每个人发现自己的力量,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成长。如何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性?有这样的“灵魂三问”:儿童在哪里?就是要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习在哪里?就是要看见儿童的经验和成长;课程在哪里?就是要反思成人的支持和影响。

04儿童,才是课程的缘起

讲完了活教师,现在来讲如何培养活儿童。陈鹤琴先生有一句话:“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在我们幼儿园有这样一句话:老师思想要在孩子的前面,行动要在孩子的后面。只有这样才能够能成为一个学习者。

所有的活动,首先要思考儿童在哪里?儿童,才是课程的缘起。所有的教育活动从儿童的兴趣、问题、经验出发,这就是培养活的儿童。活的儿童,他们自己会想、会做,愿意去尝试,不怕失败。在我们幼儿园里,我们非常强调尊重儿童的自发活动、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尊重儿童的个别差异。

有的老师说,我们幼儿园小朋友很自由,包括我们家长也会有一些误解。其实自由和限制永远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幼儿园里两句话,一叫自主通向民主,第二,自律通向自由。比如,大班孩子进行“中国娃”的主题,中国有很多特色,可是我们只能研究三样。中国戏剧、中国建筑还是中国美食......大家一起投票,从中选出三样。这就是所谓的自主通向民主,每个孩子他有机会去展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自主的基础上,通过民主达成共识。

怎么样才能够让孩子意识到,我们的自由,是靠每一个人遵守最基本的规则才达到的。其实儿童的成长,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面,它就是不断被社会规范所塑造,但又不断能够得到社会归属感的过程。

05“弹性课程,能看到浓浓烟火气”

一开始,我们把课程的权利放给老师。教什么内容,开展什么主题,主题怎么开展,都是班上老师说了算。但我们抓的是什么?主要是课程的观念。两个课程观,一个是大课程观,再一个是弹性课程观。只有能够回应孩子需要的课程,才是真正贴近孩子的课程。

而这种弹性的课程,它能够让我们看到浓浓的烟火气,能够和孩子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孩子来说,他在幼儿园里,三年的春天是一样的吗?春天是一样的,可是孩子的经验却不一样。小班孩子找春天,他们是笼统的感知和体验;中班孩子找春天,他们知道春天是一段日子,春天就是开花了,春天就是小草发芽。有一个小朋友,他画的小草都是从下往上画的,而且很有笔锋,下面粗,上面细。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从下面往上画?小朋友说小草就是从下面往上面长出来的,而且上面是尖尖的。他们看到了变化和生长;到大班,老师们会放半面墙的气温观测表,孩子们能去观测每天温度的变化。这些经验是孩子一年又一年的积累,并伴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以及概括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经常做“我爱我家”“我是中国娃”等主题,你能说这些不重要?我们的孩子不就是通过从家庭这样最小的社会组织,逐渐认识我们的邻居、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家乡,最后形成国家认同。关注儿童生活环境、生命成长相关的“大主题”,也要关注儿童日常生活引发的“小主题”。

我们能赋予幼儿生长的力量,也能从幼儿身上得到满满的“元气”。活教育的秘密就在于我们真正关注孩子的生活、关注老师的生活,并且我们让老师和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长,共同解读生命的意义。最后,真心希望每一位幼儿园老师好好工作,因为它能够让你拥有幸福的生活和人生。

 

 

栏目导航